
無人店未來發展如何,會是門好生意嗎?
家住北京門頭溝西山藝境小區的鄭女士近日發現,樓下的“繽果盒子”無人便利店增加了雞蛋、蔬菜等品類,而這些商品的價格均低于附近超市。比如,一盒內酯豆腐3元,一盒220g規格的大蔥3.5元,均比附近超市便宜0.5元左右。
鄭女士還表示,從開業到現在,這家無人店內的商品售價一直低于或持平于附近的超市,有時甚至比電商價格還有實惠,比如一瓶330ml的百事可樂,僅售1.9元,而電商價格則為2~2.5元。
得用戶者得天下,乍一看,“商品價格便宜”、“客戶體驗好”,各種認可已然驗證無人店的發展前景。但是,深入思考,與傳統店相比,技術加持的無人店究竟成本多少,為何商品價格更低?無人店未來展如何,結局會像共享單車嗎?這些問題都值得探究。
巨頭緊密布局,無人零售百家爭鳴
據京東與蘇寧2017年度財報顯示,京東全年凈收入達到3623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40.3%,蘇寧實現全渠道銷售規模達2432億元,同比增長近30%。值得注意的是,一向注重收益的這兩家企業,在2017年末至2018年初,始終保持了強勁的無人零售進軍勢頭。
物流提價,開辟“京東到家”送貨上門業務……近12個月來,京東所做的一切,無不指向一個目標——釋放物流產能,讓這個龐大身量的伙伴扛更多的營收。做無人店,自然也是一個探索。
據不完全統計,至2018年2月,京東X無人超市逐步在華北、華東、東北、西北等地區進行布局落地。并且,在此之前,京東X無人超市已先后在北京、煙臺、大連、天津等城市開張運營。據公開資料顯示,京東X無人超市還將繼續輻射全國,為“無界零售”時代到來積累經驗。
成本下降、效率提升,無人零售爆發后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引發電商巨頭與傳統零售商、初創型互聯網企業一起躁動。2017年,在資本與利益驅動下,亞馬遜、阿里、京東、蘇寧、娃哈哈等巨頭紛紛入局,發出無人零售最強音,而創業公司也爭相融資布局,各放異彩。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么,無人店從本質上又是什么?經過去年一年的紛硝,似乎一直沒人撥開迷霧見明天,更有人祭出“無人貨架”的慘痛發展發出冷笑——無人經濟不行。
無人店本質是零售,降本增效確保未來可行
無人零售與共享經濟之間有巧妙而關鍵的區別。共享經濟的基礎在于共享,硬件方、服務方、平臺方,三方一起添磚加瓦共建經濟。而無人零售則不可能如此。
無人零售的基礎是零售。無人零售之于生意本身,在于是否增加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硬件、服務、平臺,每個細節都需要下足功夫。
如果一定要解釋無人貨架目前的高開低走,本質原因是沒有找到模式的壁壘,哪一方的功夫都未下足。低壁壘、大風口就意味著“海水”迅速染紅,在資本和對手的催促下,靜下心來打磨業務反倒變得不現實。但若就此認為無人貨架完了,不能不說是下定論太早。一方面,有供應鏈和物流體系的玩家依然可以得益,另一方面,能解決高效安全問題的技術提供商也依然有市場空間。
綜上所述,對某些手無利器(供應鏈、物流、技術)的無人貨架企業來說,頗有早期共享單車市場的影子:無門檻,拼速度。這對零售的生意來說,的確是危險的。但無人店,天然不具備不顧一切拼速度的可能性。
目前無人店領域主要采用3種解決方案。京東采取的RFID方案、Amazon go采取的AI+重力解決方案、繽果盒子采用的受限環境里的AI方案。可以說,3種模式均對效率提升都有極大空間,而成本方面,繽果盒子采用的受限環境AI方案,則更具優勢。
以筆者在北京門頭溝體驗到的情況來看,繽果盒子在收銀方面采用的是一臺BingoBox Mini設備。這臺設備如微波爐大小,需要將商品置入結賬。置入的同時,屏幕出現價格及支付二維碼。
對比Amazon go數百萬美元的開店成本,繽果盒子的收銀設備有幾個優勢:1、成本低,2、識別準,3、技術難點集中。
做零售,始終是要算賬的
繽果盒子的賬是這么算的。因為前臺無人,4人可看守管理40個店鋪,低廉的運營成本不要求高流量進店消費。據其創始人公開表示,繽果盒子日均銷售300元以上,即可實現盈虧平衡。因此,這種無人店可以開到低流量的小區——離用戶更近的地方。
這是一種實驗室式的推論。建立4人管理40店鋪的基礎,是技術的百分百成熟,供應鏈及商品運營能力的十足把握,店鋪規模性與密集性的同步達成。但當這種實驗室推論在現實中實踐成功,就會出現對消費者而言非常美妙,對商業模式極度性感的結局——線下商業露出互聯網產品的特點:相對較低的成本,可覆蓋和吸納大量用戶——用戶可享受更高性價比的零售服務,同時線下數據被集中在一個平臺。
目前,繽果盒子在北京門頭溝區呈現出來的狀態,已初步顯露了這種特性。據其運營人員介紹,負責門頭溝區商品與店鋪維護的人只有2人,客服及線上安保的工作由全國客服團隊負責,采購及買手團隊、市場推廣團隊也由總部設計并支持。這樣的現狀已足夠支持門頭溝片區數十個盒子以與超市甚至某些單品低于超市的價格進行經營。
低成本高效率的零售渠道必然是個好渠道,至于錢賺給自己,還是讓利給消費者,對上市企業和創業企業而言必然有不同的選擇。但無人+零售,無人店一定會是門好生意。
來源:網絡。【麗的貨架】